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会议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正成为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图景的必由之路。下面结合柳州市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力量日益凸显,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引领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科技创新,不仅能够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在智慧农业的浪潮中,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智慧农业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关键信息,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生物农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为农作物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因改造,科学家们能够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为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2024年全市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以杂交水稻国际育种中心柳江综合试验基地、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等平台为支撑,加大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种培育工作。到2024年底,力争全市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总数255个以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以上。
二、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
创新驱动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的关键。我们需要通过创新来推动农业的发展,构建一个更加先进、高效和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政府应持续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惠及广大农民。2024年全市大力推进设施畜牧业发展,在柳城县、鹿寨县、柳江区实施国家级桂系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中央连续3年下拨资金4750万元用于支持生猪产业集群建设,惠及56家生猪养殖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打造成功后,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生猪总量在不断增加。2024年柳城县被列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获得中央奖励资金359万元。
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体系等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科技事业。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的产物,正逐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积极推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构建智慧农业生态系统。通过这些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多方协同: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化的世界中,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保障国家的食物安全,促进农民的增收致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方面,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同时,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为农业科技研发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指导和服务。2024年全市大力提升设施农业水平。加紧编制《柳州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5-2030年)》。组织各县区积极申报中央、自治区设施农业项目,目前重点谋划建设的54个设施农业项目中,30个正在建设或者已投产,21个已完成前期工作准备开工,3个预计明年开工建设。同时,加强农业科技装备建设,大力推进水稻、甘蔗等主要农作物和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作物机械化生产,力争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以上。
企业方面,应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等方式,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企业要关注市场需求和农民需求的变化趋势,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科技产品和服务项目。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工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农民方面,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要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提高自身科技素养和生产能力。同时,要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活动和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通过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实现自身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推广力度,推动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引领,绘就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图景,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奋斗,共同开创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作者: 姚兰莹 来源: 柳州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