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烈日当空,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的杨旭红和养护工韦正思,在螺田旁用标准筛子进行田螺筛选。
柳南区太阳村镇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的螺田旁,广西大学研究生杨旭红(右)和养护工韦正思(左),用标准筛子进行小田螺的筛选。
杨旭红是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研究生,通过“科技小院”扶贫帮扶项目,在基地进行养殖课题研究并对当地农民养殖户进行科技帮扶,而韦正思是太阳村镇山湾村人,是基地聘用的养护工。据悉,该螺蛳养殖示范基地去年通过聘用养护工人,为山湾村农民增收了人民币230万元的工资收入,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人民币10.5万元。当天,该养殖示范基地的运营方——柳州市山湾螺行农业有限公司,与前来洽谈收购的柳州螺鲜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签约,螺蛳养殖示范基地将定点向螺鲜生公司供应“小田螺”。
工作人员对小田螺进行称重和测大小项目的取样测量。图中可见大小田螺的个体区别。
“此次签约收购的田螺重量在10克上下,直径16至20毫米左右,行业内称为‘小田螺’。相较于‘大田螺’,‘小田螺’养殖的周期更短,成本更低,收益却更高。”在场见证签约和螺蛳筛选流程的柳南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罗勇胜向记者介绍,“柳州的市场上尚未有小田螺出售,所以,太阳村镇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生产的‘小田螺’填补了这块消费市场需求的空白。”
据太阳村镇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何海烈介绍,基地养殖用水皆为地下水,水质好,钙含量丰富,养殖出来的“小田螺”规格均匀,营养口感都较好,是烹制“炒田螺”等美食的上好食材。
基地每年可出售“小田螺”两至三批,按签约收购价6元/斤计算,每年利润预计可达4800元/亩,不仅对附近参与养殖的农民和村集体的经济增收有直接的帮助,对带动当地其他农户参与到养殖产业的前景也是可以预见的。而且之前都是生产大田螺,现在生产小田螺,生产周期缩短,成本降低,收益却增加了。
柳州市山湾螺行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前右)与前来洽谈收购的柳州螺鲜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前左)进行签约。
今年以来,太阳村镇千亩螺蛳养殖示范基地加大螺蛳养殖方面的研发投入,目前已经形成石螺、大田螺、小田螺的多品种格局,分别向柳州螺蛳粉产业供应螺蛳粉原材料、田螺种螺养殖生产和消费市场所需的螺蛳食材。
螺鲜生公司的负责人盛佳林说:“我们收购小田螺的价格是每斤6元。为保障规格均匀,特地为供货方提供了标准筛子。柳州水土养出的田螺品质较好,我们只收购柳州本地养殖的小田螺。”